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大事記作業繳交規定與評分標準

 請於每周一上課前(15:00)上傳至部落格。

  1. 繳交時請務必於編輯頁面右方標籤欄標註自己的系級姓名(例:政三 A○○○) ,再發布文章,以利期末評量統計之用。
  2. 使用的新聞資料為上課前一週至上課前的新聞;如10/5(一)繳交的大事記,可用的新聞資料的時間範圍就是9/28-10/05(一)15:00前。
  3. 遲交分數計算方式:遲交一週內者,該評比打九折(*0.9);遲交兩週內者,該評比打八折(*0.8);以此類推,故遲交10週者,該作業為零分。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法二D 周逸文 (12) 補


穀賤傷農的血汗迴圈 法國的農業改革路
姓名 周逸文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出處https://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127/201906100002.aspx

【內文】
法國農業就像一艘外觀宏偉、內裡鏽蝕的大船,船工日以繼夜工作,只拿到不符比例報酬。法國政府去年頒布新法整頓,但農民對改革並非全盤贊同,而歐盟可能刪減的補貼,更是農人心上壓著的一塊大石。

文/曾依璇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今年2月,民調機構Odoxa-Dentsu Consulting替法國新聞電台(Franceinfo)及《費加洛報》(Le Figaro)調查發現,多達85%的法國受調者對農人抱有好感,覺得農人勇敢、熱情,對社會很有貢獻。

然而三年前,在春季最大的展覽活動「農業大展」會場上,一塊黑白標語特別引人注意,上面寫著「我是牧人,我活不下去了」。

根據法國公共健康局2011年的調查,平均幾乎每兩天就有一名農人自殺,自殺死亡率比全國平均高了20%,在牧牛業和酪農業甚至高了30%

作為歐洲最大農業生產國,法國農業2018年產值達730億歐元(約821億美元),約為歐盟整體的16.9%,然而法國的農業卻像一艘外觀宏偉、內裡鏽蝕的大船,船工日以繼夜工作,只拿到不符比例的報酬,經受不住的人就跳船,新血也不願加入。

法國共有448,500名農人,正以每年1.5%2%的幅度逐漸減少,而且約半數農人年齡超過50歲,可以想見再過幾年就要陸續退休。

農人收入低、工時長,很難吸引年輕人投入。根據農業保險互助會(Mutualité Sociale Agricole2016年的調查,農人平均年收入為15,000歐元,平均每月1,250歐元(約新台幣43,912元),比當時的法定基本工資1,466歐元還低一大截,甚至約三成農人每月賺不到350歐元(約新台幣12,295元)。

而且,比起一般勞工每週35個法定工時和每年最多五週帶薪假,農人工作6070小時是常有的事,半數農人找不到人手輪替,因此無法休長假。

法國政府於2014年起提供24小時免費電話專線,專門傾聽農人心聲,還有協助農人紓解心理壓力的非政府組織,歸納出農人求助的原因常是負債過於沉重。

若繳不起銀行貸款,沒錢請獸醫,農產價格又太低,入不敷出,農人只好燃燒生命,更賣力工作,久而久之發現脫離不了負債的惡性循環,可能就走上絕路。農產價格過低是長期問題,法國農人多次抗議,寧可把蔬果、牛奶傾倒在路上,也不願以不敷成本的價格賣給大型零售商及食品加工業者。

全國農人工會聯盟(FNSEA)要求政府維持農產價格合理穩定,並保護法國農業,不要進口太多農產品,這些訴求對於希望盡可能壓低進價的零售商及食品加工業者來說有如肉中刺,但農民的憤怒和困境已達頂點,政府終於在201811月頒布修正後的《農業暨飲食法》。

這套法規主要目的是確保農民獲得應有報酬,消除失控的價格戰,同時促進飲食健康。據此,政府可規範零售商的促銷活動,提高售價最低門檻,也就是零售商訂定的最低售價至少必須比進價高10%,避免賤價傷農。

此外,過去通常由食品加工業者喊價,農民被動接受;新法實施後,可由農民提出生產成本作為訂價依據。新法也鼓勵有機飲食及生產。消費者和環保人士雖然樂見這一點,但部分農民認為,有機生產成本較高,不利於競爭。

農民對政府的新法改革並非全盤贊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年2月參觀農業大展時承諾,不會簽署不符歐盟標準的農產貿易協定,但同時要確保農業轉型,更顧及生態。

舉例來說,法國政府預計於2020年底前禁用以嘉磷塞為基底的農藥。嘉磷塞對農民來說是便宜又有效確保收穫量的農藥,目前很難找到替代品,是政府政策與農民之間的矛盾之一。

農民擔心的另一項變革是歐洲共同農業政策(PAC)。這項制度始於1962年,用意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及鼓勵生產,確保歐洲糧食安全,主要措施是直接補貼農民,這部分預算就占了整項政策預算的70%

歐盟2014年到2020年期的共同農業政策預算為4,080億歐元,歐盟執行委員會打算把2021年到2027年期預算降低5%

法國作為這項政策的最大受惠國,受到的打擊會最重,估計農民可獲得的補貼會比2014年到2020年期顯著減少8%。隨著歐洲糧食生產可自給自足,有專家認為,這項政策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不該繼續拿如此龐大的預算補貼特定產業,應轉移到氣候、邊境等更急切用途。

歐盟數十年來陸續改革補貼方式,並有意把補貼責任下放給各成員國自身。然而,部分農民已太過依賴補貼,政策一改,應變不及的農民收入劇減,每次改革都有人上街抗議。

新的共同農業政策預算案會於今年5月選出新一批歐洲議會議員後再議,但一般認為刪減預算勢在必行,這會是未來數年法國農人心上壓著的一塊大石。
 周一ㄨ

法二D 周逸文 (11) 補


「歐盟總理」誰接班?歐洲議會大選後的關鍵下一戰
姓名 周逸文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出處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837053

【內文】
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如火如荼,根據目前的出口民調與回報,本回投票率約會落在49%,將是歐洲議會投票率40年來首次彈升。雖然歐洲人民黨(EPP)以及社民盟(S&D)這兩個壟斷議會的傳統黨團,在疑歐民粹政黨竄起、傳統左派政黨衰退的雙重衝擊下,預計議席數將雙雙減少,但EPP保住第一大黨團的地位應無意外。

這也表示,EPP推舉擔任歐盟執委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ssion)的「第一候選人」(Spitzenkandidaten)——來自德國的EPP主席,韋柏(Manfred Weber)——將是逐鹿大位的最強候選人。

然而,推薦是一回事,能否順利獲得各成員國首腦組成的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委任,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里斯本條約》改革後,自2014年起歐盟執委會主席——也就是俗稱的「歐盟總理」——便是由歐洲理事會「在考慮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下,以「條件多數決」(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委任,再經歐洲議會簡單多數同意後,才確認任命。

在實際操作上,即是以獲得最多議席的黨團,其推舉的候選人為主席人選。這項制度被稱為「第一候選人」,前EPP黨魁、現任歐委會主席榮克(Jean-Claude Juncker)正是在EPP2014年成為議會最大黨後,藉此獲得歐洲理事會委任組閣歐盟執委會,登上主席大位。

這個遴選機制的原意,在於仿效主權國家政府議會的組閣方法,以期增加歐委會主席推選的民主正當性。然而,「第一候選人」制度其實只能算是一個折衷方案,在歐盟需要更進一步民主化的進程裏,這個制度的缺陷非常明顯:由於歐洲議會大選是由各成員國的政黨組成黨團參選,並由各國選舉法各自監管,因此歐洲議會、乃至於歐委會主席的選舉,在汎歐層面上的民主正當性依然流於表面,擺脫不了國家政治的陰影;正因如此,在歐盟框架下,大國對小國在制度上也有著不公平的明顯優勢。

對此,以法國總統馬克宏為首的「共和前進!」(LREM),以及代表歐洲富有小國、汎歐洲自由派的歐洲自由民主聯盟(ALDE)黨團甚為不滿。在兩大議會造王者的抗議之下,「第一候選人」是否確定能成為主席,依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變數和挑戰。
「第一候選人」制度爭議
歐盟屢屢遭民粹主義者所詬病的其中一點,正是作爲歐盟首腦之一的歐委會主席,遴選機制的民主正當性不足。

根據疑歐派的説法,歐盟内充滿著離地萬丈、不知人間疾苦、又非經民主選舉獲得任命的決策者。這種説法並不全錯,至少在九十年代以前確實如此;因為自歐盟創立以來,直至1993年的《馬斯垂克條約》,歐盟執委會主席一直都是由歐洲理事會閉門挑選和任命,無需經過全歐洲人民選出的歐洲議會的質詢。

經過多次條約改革和歐洲理事會的多次妥協,2009年《里斯本條約》方得出現今的第一候選人制度。雖然將歐洲議會和歐委會主席選舉捆綁的做法,已比往日進步,但實際上仍不足以彌補歐洲議會的制度缺漏——在這個制度下,歐洲議會獲得的權力的確增加了,但只要歐洲議會的議席仍是由成員國的政黨,在各自的國家內競選拼凑得來,而非由全歐洲選民共同投票決定,這個制度就依然缺乏真正的民主代表性。
比如說,來自德國的韋柏,在選前的辯論上的確有端出所謂的「歐洲政綱」,但事實上他根本不需要討好「全歐洲」的選民。因為作爲一個在德國參選的歐洲議會議員,他和其他各國的歐洲議員一樣,只需要在自己的選區——德國——勝出,就可以經過EPP這個龐然大物,成爲歐盟執行委員會的主席。

EPP作爲一個黨團,它在歐洲議會的絕對强勢,和它對於歐洲整體政策方向的優劣,關係其實相當薄弱:EPP的壯大,是以抗衡戰後歐洲左翼政黨崛起為號召,在九零年代憑著意識形態,吸納包括法國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以及匈牙利青民盟(Fedesz)等多個中間偏右的保守派政黨,才得以成為最大黨統治議會。

換言之,與其說是歐洲選民「選出」EPP領導歐洲議會,不如説是EPP通過歐盟政制的缺漏,不斷擴充勢力範圍的結果。在歐洲議會尚不健全的選舉制度下,「第一候選人」制度自然也無法相應反映出全歐洲的民意,達到與其職位相當的民主代表性。
▌馬克宏與ALDE:伺機的改革派
除了民主代表性不足之外,另外一個讓ALDE等整合派以及歐盟小國無法接受的,就是這套選制隱含著對於大國的偏袒。

由於歐洲議會的席次是依成員國的國家人口分配,因此在目前主席遴選制度下,大黨團中來自人口大國的執政黨,對於黨團的「第一候選人」擁有決定性的選擇權。比如説在EPP中,德國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盟( CDU),憑藉德國的人口優勢,便在EPP的主席候選人上,掌握舉足輕重的話語權;此次韋柏的推選,亦受到梅克爾的背書。

EPP無論是在歐洲理事會或歐洲議會内,儘管並不一定更能體現全歐洲的整體民意,卻每每主導著歐洲政治的走向。比如說在歐洲理事會内,隸屬ALDE的國家領導人數量,其實和EPP一樣都有8位,但是由於ALDE屬下的黨派普遍在小國家——比如芬蘭、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更受歡迎,一旦歐洲理事會要透過條件多數決,確認執委會主席時,必然會受到EPP主宰。
目前歐洲議會內的政治版圖中,ALDE基本只屈居第三。未來,當傳統上右傾的英國脫歐後,英國原在歐盟内的北歐小國盟友將必須更緊密合作,以避免被邊緣化並影響歐盟決策。因此增加歐洲議會、歐盟執委會主席的民主代表性,還有平衡小國利益,必將成為推進歐洲整合過程中,改革派的焦點。

此次選前,馬克宏以及ALDE等黨團便曾提出「跨歐洲名單」方案:利用英國脫歐所空出來的議席,在全歐每張選票上多加一票,讓選民可以在投給自己國家的候選人以外,投與真正有「歐洲政綱」的跨國候選人。如此一來,歐洲議會乃至歐盟執委會主席的民主代表性,當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補足「第一候選人」制度的缺陷之餘,也可相對抵消人口優勢帶來的壓迫感。然而這項提案,卻遭到否決。

今次選舉過後,由於無論是EPP還是S&D預料均無法獨自組閣,議席上獲得議席第三多的ALDE和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將會成爲關鍵的造王者。由於「第一候選人」制度下需要先在歐洲理事會條件多數決,然後再在議會過半數,才可確認歐委會主席人選;目前包含馬克宏在內,至少加起來有9位歐洲國家首腦,以及足以影響組閣的「ALDE+LREM」聯盟,足以向EPP討價還價,甚至否決韋柏成爲主席。
這一屆的EPP早已物是人非,不但梅克爾在國内的政治生涯已經是明日黃花,EPP内的其他大國中間右派政黨——如西班牙的人民黨(Partido Popular)、義大利的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法國的共和黨以及波蘭的公民綱領黨(Platforma Obywatelska...等——都各自失去了國内的執政黨地位;唯有麻煩多多、匈牙利首相奧班(Orbán Viktor)的青民盟坐穩匈牙利執政黨的寶座。

沒有比這更好的改革時機了。在這一屆任期,整合派必然會將選制議題重新提出,以備在2024年大選中實行。

以目前來説,如果歐盟繼續朝更大民主認可方向前進的話,今日的選舉制度終究是個根基而已。要有效地推進歐洲整合和民主認可進程,必須從議會選制這根本開始改革,「第一候選人」制度的缺失,不過是整個歐洲政制青年期稚嫩的體現。

法二D 周逸文 (8) 補


歐盟:香港修逃犯條例觸敏感 恐傷商業地位

姓名 周逸文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120538/3868837

【內文】

香港修訂逃犯條例除引發百萬民眾遊行「反送中」,12日更爆發警民流血衝突,歐洲聯盟聲援香港人民和平集會權利,並認為這次修法觸動敏感神經,恐影響香港商業地位。香港因修訂逃犯條例近日引發百萬民眾上街遊行,12日再度爆發激烈警民流血衝突,引發多國政府關注,英國外交大臣韓特(Jeremy Hunt)發表聲明說:「香港當前的示威抗議,是大眾對擬議中引渡法律修訂案有重大疑慮的明確徵象,我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及和平。」另外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除聲援香港的英勇示威抗議者,並說:「此引渡法案危及繁盛長達20年的強大美國-香港關係,倘若獲通過,美國國會毫無選擇餘地,不得不重新評估香港在『一國兩制』架構下是否擁有『充分自治』。」歐盟也在晚間發布聲明,聲援香港人民行使自由和平地聚集和表達自己的基本權利,支持尊重人民權利,但呼籲各方都應該克制,避免暴力及情勢進一步升溫。這場「反送中」遊行抗議事件,因反對者認為,逃犯條例一旦通過,香港境內任何人都可能因為政治因素或非故意的商業違法行為,遭北京強行拘捕,香港的半自主司法體系將遭破壞。歐盟表示,贊同香港市民對政府修改逃犯條例的關注,也已向香港政府轉達立場。認為這是一個敏感問題,對香港及歐盟等外國公民可能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波及企業對香港商業地位的信心。目前事件尚未落幕之際,歐盟呼籲各方找到建設性的前進方向,期待香港政府與其公民對話。


法二D 周逸文 (7) 補

 5.

歐盟讓3萬多難民直接入境

姓名 周逸文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E6%AD%90%E7%9B%9F%E8%AE%933%E8%90%AC%E5%A4%9A%E9%9B%A3%E6%B0%91%E7%9B%B4%E6%8E%A5%E5%85%A5%E5%A2%83-090400703.html

【內文】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歐盟難民事務專員阿夫拉莫普洛斯( Dimitris Avramopoulos)向馮克媒體集團表示, 根據歐盟的一個難民條例,迄今已有32700需要庇護的難民從北非和中東來到歐洲。其中有4100人抵達德國。而歐盟迄今接收的難民數量只佔其配額的三分之二。距離自己所制定的目標還相差很遠。 根據歐盟的難民重新安置方案,對於那些急需保護的難民,歐盟有義務為其開辟一條合法並且能夠安全進入歐洲的途徑。按照該安置規劃,截至去年10月,歐盟應總共安置5萬名來自利比亞、埃塞俄比亞、土耳其和約旦的難民。 歐盟:"德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德國已經表示願接收1萬難民。歐盟難民事務專員阿夫拉莫普洛斯向馮克媒體集團表示,德國已經接收了超過4000的難民,因此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阿夫拉莫普洛斯強調:"對於那些需要保護的人,我們將把他們安全、合法地送到歐洲。"
 歐盟委員會於20179月啟動了該項難民安置計劃,以幫助急需保護的難民避免踏上穿越危險的地中海。 一些歐盟成員國自願做出接收難民的承諾,歐盟委員為此總共撥款5億歐元作為難民安置費用。 對難民的挑選則由與聯合國難民署協助進行。


法二D 周逸文 (6) 補


緩和貿易衝突 歐盟讓步:提高美國牛肉進口

姓名 周逸文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出處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824083

【內文】

為緩和與美國貿易的衝突,傳出歐盟已做出讓步,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提高美國牛肉進口的配額。不過也引來法國牛肉遊說團體不滿,批評歐盟為了貿易,犧牲牛肉加工業者利益與消費者的健康。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引用歐盟官員消息,指出歐盟與美國已達成的協議,同意調高美國牛肉進口配額,在未來7年內,美國牛肉進口配額將從每年18500頓,逐漸提高至35000噸。對於歐盟對美國牛肉態度轉變,外界認為,恐與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宣佈暫停與歐盟貿易衝突有關。 歐盟委員會農業事務專員霍根(Phil Hogan)表示,歐盟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僅允許進口不含激素的牛肉,並強調對進口的美國牛肉品質與安全標準不會因此而改變。 儘管如此,仍然引來法國畜牧及肉類協會(Interbev)等團體嚴厲批評,指責歐盟委員會「為了貿易而犧牲氣候、牛肉加工行業和消費者的健康」。 不過,歐盟委員會與美國所達成的協議最後是否能成立,後續仍需要看各成員國政府和歐盟議會是否批准。


法二D 周逸文 (5) 補


歐洲議會選舉:反歐盟勢力突進點燃改革導火索


姓名 周逸文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內文】

五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European Elections)周日(526日)投票,選舉結果已陸續揭曉。根據出口民意(exit poll)調查結果,在全球反建制浪潮下,歐洲議會的「建制派」聯合黨團,在此次選舉失去眾多席位,需要與其他黨派再組新的聯合黨團才能在新議會中佔據多數。高舉民族主義、反建制的右派民粹政黨席位則大幅增加。 此次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創下20年來新高,接近60%。歐洲議會共有751個席次,主導歐盟政策走向,歐盟許多法案須透過歐洲議會表決。 分析指出,極右派將來如何影響歐盟的移民與難民政策,以及歐盟內部面臨「反歐盟」的民族主義政黨挑戰,成為新議會關注的新焦點。歐盟面臨移民以及經濟疲軟困境,內部分歧極大,本屆歐洲議會將在塑造未來5年歐盟中扮演關鍵角色。 建制派主流政黨大敗初步選舉結果顯示,之前主導歐盟政治的主流建制派黨派,在歐盟大國如德國與法國的席位大降。中間偏右的建制派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預計贏得178席,仍是最大黨團,但所得議席數目比上屆大減43席。在法國,主張反移民及反穆斯林的極右派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贏得最多選票,壓過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中間派政黨。 歐盟第一大國德國則是以關注環保與社會福利、主張為移民提供保障的左派政黨綠黨(Green Party)在此次選舉異軍突起,拿下22%的選票,比上屆席位增長了一倍。但是,現任總理默克爾(Angle Merkel)領導的建制派,中間偏右政黨基督教民主黨(CDU)在此次選舉失利,是默克爾執政以來最差的得票率,只有27%,比上次選舉下降了8% 中國一帶一路入歐與歐盟三個和尚挑水意大利擁抱「一帶一路」:地中海港口或成中國樞紐西歐極右翼領袖:歐洲迎來「覺醒之年」而脫歐前夕的英國,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脫歐黨(Brexit Party)在出口民調上有出色表現,得票率居冠。但在英國脫歐後,英國在歐洲議會的席位將被取消。英國的鄰國愛爾蘭把多數票給了親歐派。 綜合各界評論,對歐盟持反對態度的「疑歐派」在幾個大國都有好成績,譬如法國,意大利以及英國。前兩者甚至呼籲極右派政黨在歐洲應該建立「極右聯盟」,抵制他們認為歐盟過於寬鬆的難民以及穆斯林政策。歐盟如何在未來面丟歐洲大陸興起的反歐盟浪潮,已成為必然。 極端民族主義興起此次選舉結果亦顯示出,在難民危機以及恐怖主義威脅下,歐洲突然高漲的民族主義影響歐盟內部政治,建制派的中間政黨,不分左右皆遭受打擊。 根據BBC統計,歐洲民族主義政黨近年來在各國都發展壯大。這些政黨對歐盟之質疑以及對難民與移民政策的嚴厲批評,成為歐盟現行政策的挑戰者。選舉結果另一焦點是,憑借環保理念興起的左翼政黨在歐盟大國皆有所斬獲。譬如德國綠黨拿到22%的得票率,法國歐洲生態—綠黨贏得 13.2% 的選票, 獲得12-14席。這類政黨的共同特徵是,標榜社會福利保障,追求環保,主張以人道精神接納難民。它們在反建制派浪潮中突圍,得到支持。 對華政策分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之前向華文媒體解釋,歐盟的核心問題在於南歐國家與西歐及北歐國家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過大。皮薩里德斯強調,比起英國脫歐,現在不斷擴大的地區差距才是歐洲最需關注的問題。他解釋,南歐國家(譬如希臘或意大利)確實在經濟增長方面落後,在全球債務危機後,它們需要更融入到歐盟當中。 外界分析,此次選舉,南歐國家質疑歐盟聲音漸大,民族主義政黨得票數增加,亦表現了對歐盟決策核心國德法的不滿。南歐國家意大利與希臘已經自闢蹊徑,歡迎中國「一帶一路」在該國的投資。 2019年初,歐盟發佈《歐中戰略前景》,在稱中國為天然合作伙伴之際,同時稱中國為經濟和體制性競爭對手,並威脅要收緊針對中國在歐投資的規定。《歐中戰略前景》體現出歐美對華政策的相同價值觀,這或許會減緩未來歐中合作,但在歐盟各國經濟復蘇緩慢的窘境中,沒有足夠資金和經濟增長作為資本,歐盟未來如何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影響?以華為事件為例,歐盟如何影響今後本地區的5G戰略?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