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級 : 中四A
姓名 : 朱凱莉
學號 : 04111159
時間 : 2019/04/09
標題 : 李克強尋求中歐共識 學者:歐洲立場已趨強硬
內文 :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9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將出席第21次中歐領導人峰會,尋求與歐盟達成一定共識。美國學者認為,歐盟內部雖然仍有分歧,但對中國的立場已越來越接近美國般地強硬。
新華社報導,李克強已於台北時間8日深夜抵達布魯塞爾,準備出席今晚舉行的中歐峰會。他在抵達時說,期待藉這次峰會與歐方圍繞雙邊務實合作達成廣泛共識,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等取得實質性進展。
李克強表示,當前形勢下,中方願與歐方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提升中歐關係的全球性和戰略性。
美國之音(VOA)報導,總部設在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指出,美國2016年曾建議與歐洲合作限制中國獲得西方技術,並共同提供基礎建設基金抵禦中國「一帶一路」的影響,卻基本上遭到拒絕。
他指出,不同的是,如今歐盟內部雖然還有一些分歧,但對中國的立場變得越來越接近美國,這預示著歐洲對中國「不對稱的開放」,已經結束。
對於義大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在歐盟內部引發爭議,馬安洲認為,義大利的選擇是短期的,且僅代表部分人的利益。況且,義大利不是唯一這樣做的國家,先前英國也曾如此,但如今已經不再。
他說,歐洲對中國立場改變的原因,與美國差不多。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內威權統治的加深,到中國努力在歐洲擴大影響,都產生重要作用。然而,最大的原因是歐洲對中國經濟改革,以及對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更大准入失去了希望。
他認為,歐洲的轉變也與意識形態分不開。中共對私營企業的進一步侵入、中國對一些歐洲企業採用的經濟高壓手段,以及對一些歐盟國家的政治及金融影響等,都令歐洲擔心。
心得:
中國和歐洲今年似乎是相互再也離不開了。在習近平之後,李克強也把歐洲作為他今年首次外出訪問的地方。報導中指出,增加訪問的次數是為了讓人更放心,確實,在這個早春時節,中國和歐洲似乎是相互再也離不開了。在習近平之後,李克強也把歐洲作為他今年首次外出訪問的地方。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表示,李克強對歐洲為期5天的訪問,旨在加強與歐洲大陸的關係。
王超說:“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今年首次出訪均選擇了歐洲,體現了中國外交對歐洲方向的高度重視,拉開了今年中國外交的歐洲季,我們希望歐盟也能夠為中歐信息產業合作積極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在出台5G政策框架和相關法律中,不針對特定的國家和特定的產業。”
除了華盛頓和北京圍繞華為5G的對峙,中國企業集團對歐洲大陸基礎設施的收購,意大利和盧森堡剛剛加入的一帶一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之間的“16+1”倡議……中國真的已經邁出"開發中"國家之列,究竟這個龐然紅色巨物能在國際社會上走出多遠呢? 令人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