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政四A 李靜珊(2)

系級:政四A
學號:04114133
姓名:李靜珊

時間:2019/3/17
標題: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歐盟會跟美國合力對抗中國嗎?法國世界報道出最深擔憂

內文:
這篇於9日刊登在網站上的社論提到,40年來,中國經濟崛起給世界帶來很大改變,近年,中國無可避免地想要顯示自己也在軍事強權之列,以往北京還會透過語言安撫人心,近期卻改變了態度。

文章表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露出一張追討索要的面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氣氛緊繃;誠然,這種態度也要從美方逐漸滋長敵意的背景下來看,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4日在華盛頓演說時,指中國干涉美國內部事務、侵犯人權,有些專家認為彭斯激烈的措辭似乎預示一場新的冷戰即將展開;與此同時,美中兩國正進行貿易談判,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認為美方所受待遇並不公平。

中國電信企業華為目前正處於這場對立之中,美方指控華為掩護間諜活動,勸說歐洲國家不要相信華為的5G設備,並要求加拿大引渡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相對地,中國抨擊美國國會同時扮演法官、陪審團兼執法人的角色,狀告美國政府,同時關押兩名加拿大人,宣稱他們從事間諜活動,但很多人解讀此舉是出於報復。

文章指出,歐洲既夾在美中衝突之間,又是中國野心的目標,中國對歐盟投資雖於2018年減少,但不是因為中國對歐洲的熱潮退去,而是因為北京想要阻止資金外流,以及歐盟意圖保護具戰略價值的產業,歐洲大國也總算意識到問題,並採取措施,尤其是德國。
社論表示,歐盟接下來必須針對中國訂出能顧及產業利益及安全的共同政策,在川普政府的單邊主義下,歐盟不一定會與美國一致對抗中國,歐盟各成員國在華為設備一事也各有各的意見,中國可以利用這些分裂不合,例如義大利正有意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成為7大工業國(G7)集團中第一個做此決定的國家,美、歐對此都不樂見。
文章最後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底訪歐,若歐盟成員國不盡快針對中國達成一致立場,歐洲利益將招致損害。

心得:
中國試圖將歐洲納入其全球政治和經濟戰略的核心,然而因為歐盟缺乏對華政策的一致共識,在華為爭議之中,歐盟也未明確表態。使得中國與各會員國之關係係建立在雙邊基礎,而非與歐盟整體之間的貿易關係。

歐盟是否應與美國達成同一陣線共同對抗中國,若從相關數據顯示,歐盟及美國在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總和是中國的三倍,單是歐盟的GDP也超過了北京。在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得以見得歐盟與美國之間若是加強合作,雙方勢必會擴大在國際政治經濟之影響力,是有利於貿易戰之中與中國的談判,以及一帶一路計畫的影響力。然而,於此之先決問題仍應先建立歐盟整體的對華政策共識,例如:華為爭議中歐盟的立場,歐盟須先尋求會員國針對中美貿易戰問題間協調一致的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