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法二D 周逸文(3)


【新聞背後】歐盟理事會:主導歐洲發展的核心組織


系級 法二D

學號 05141413

姓名 周逸文

顧名思義,參與有關理事會的都是歐盟成員國,連同即將脫歐的英國在內,一共有28個國家。它的主要作用是為歐盟定下整體政治路向和次序,但這並不代表理事會屬歐盟立法機構,而是指導政治議程。
歐盟理事會的演變
歐盟理事會在1974年成立,初時是各國領袖溝通的非正式論壇,其後逐漸發展成為定立政策目標的主流組織。根據1992年簽訂的《馬斯垂克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歐盟理事會獲得正式地位及作用,就是為歐盟提供推動力和政治指引。
歐盟在2009年修改《里斯本條約》後,歐盟理事會成為歐盟七大機構之一,另外六間機構分別為: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
——
歐洲聯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
歐洲聯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
歐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
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
歐洲審計院(Court of Auditors

歐洲理事會:英國首相梅伊周四(21日)到布魯塞爾出席歐洲理事會會議,為英國爭取延長脫歐限期。而下次例會將於6月底舉行,這意味今次可能是英國最後一次以歐盟成員國身份參加會議。(Getty Images
誰代表成員國出席理事會?
各歐盟成員國需要派出國家或政府元首出席,另外歐洲理事會主席(European Council President)、歐盟委員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亦會列席會議。
假如歐盟理事會談及外交事務,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將會到場參與討論。
決策過程
歐盟理事會通常會尋求各方共識後才作最後決定,不過在歐盟條約的特定議題上,可以採用一致同意或條件多數決(qualified majority)通過。
一旦需要投票表決,歐洲理事會主席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都不會參與。
理事會會議
根據規定,歐盟理事會在每半年內舉行最少兩次會議,舉行場地是布魯塞爾的歐羅巴大樓(Europa Building)。在這個又稱為「歐盟峰會」上,會議由歐洲理事會主席主持,他亦可以根據情況,要求召開特別會議。
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為例,歐盟曾經兩度召開非正式峰會,商討英國脫歐對策;到了2017年亦兩度「加場」,同樣地都沒有英國官員在場。
在會議流程方面,一般都是由歐洲理事會主席作開場白,概述歐洲議會的觀點。除了剛才提到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可能會出席外,歐洲央行行長亦會按照會議需要到場。
假如歐盟在短時間不會額外召開會議,下一次的例會將於62021日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